Search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1.20 United States】
  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1.20 United States】
  
怒犯天條的「以色列007」,被美國政府釋放。
  
著名的「猶太復國主義間諜」波拉德(Jonathan Pollard)在被美國政府囚禁30年後,終於在11月20日清晨獲得假釋、重見天日。曾被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聘為民間情報分析師的波拉德,在1984-1985年間將大批美國對外的機密情報洩漏給「祖國」以色列,而在1985年被逮捕之後,波拉德間諜案也讓長期支持以色列的美國政府大為惱怒且難堪,成為過去30年裡美-以關係中的尷尬黑點。
  
波拉德出生於美國德州的猶太家庭,自小他就對於「以色列祖國」抱負「深厚感情」。他在1984年被以色列情治單位吸收,並以每年2萬美金的代價,將美國軍方對外的情報資料、衛星地圖、軍事佈署等級機密情資洩漏給以色列。這些內容包括了:美國對中東各國的軍事評估、阿拉伯國家的核子計畫情報、甚至是軍事衛星照片等——波拉德將美國政府「留一手」的所有情報卡牌,都賣給了以色列。
  
事發之後,波拉德以及他的律師、支持團隊不斷對外宣稱,他本人間諜行為是對於「美國隱瞞盟友情資的失望」以及「對以色列猶太國的熱愛」所致,而這些宣傳也讓他成為以色列、乃至於美國保守猶太團體中的「愛國英雄」,不僅以色列政府特別授予波拉德「以色列公民」,1985年事發之後,每一任以色列總理總都會就波拉德間諜案,「當面遊說華府」特赦波拉德。然而對於波拉德,30年來美方的態度都相當嚴厲,對於國內國外的遊說,總都冷漠以對。
  
「波拉德間諜是美國情報史上僅次於史諾登(Edward Snowden)的最大黑洞。」退役的前海軍情報負責人、布魯克少將(Thomas Brooks)曾如此表示。
  
相對於親以團體的「英雄」敘述,其他調查與報導中的波拉德卻有著完全相反地「反英雄」形象;波拉德與其妻子有嚴重酒精與毒癮,而對於藥物的重度需求才導致鋌而走險,將機密情報「販賣給以色列」。之後,食髓之味的他,還加大自己的「情報銷售」,在一些未經官方證實的資料中,他還將更多與以色列無關的美國機密,出售給南非、澳洲——甚至是台灣的情報單位,為個人牟利。
  
被判刑終生監禁的波拉德,最終依照相關法令,在服刑30年後終於成功申請假釋,並於周五清晨離開北卡羅萊納監獄。獲知消息後,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大表振奮,在本月初與歐巴馬的會面中,納坦雅胡還曾親面要求白宮「安排特赦」,讓波拉德能「重返以色列與親人團聚」。
  
但納坦雅胡的請求卻被歐巴馬打槍。相關報導認為,允諾假釋已是美國官方對以色列的最大讓部,美國政府絕不可能接受讓波拉德「以英雄的身份」返回以色列——畢竟這等同於是對美國官方與情報單位的再次打臉。
  
61歲的波拉德在假釋出獄後,未來5年內將被限制出境;但後續這位爭議間諜會否能如願返回「祖國」或透露出那種「英雄故事」?也成為美國、以色列複雜關係中,一段難以言喻的黑頁故事。
  
(圖/美聯社 波拉德本人入監)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